西贝跟罗永浩对线的事儿,
挺有意思的,今天从政事堂的视角,
分析一下西贝老板贾国龙为什么会搞自杀式的自证:
西贝的上市计划是26年IPO,
此时碰巧会赶上中国资本市场重启IPO,
故事讲得好的企业会获得较高的资本溢价,
也会收获各类神通广大的股东,
在股东和资本的护航下,
西贝便有机会质变为另一个维度的企业。
可以参考上一个十年经济周期的代表京东IPO,
随着腾讯等股东在IPO期间入股,
京东不仅获得了海量的资金搭建了全国顶级的自营物流基础设施,
腾讯还为他带来了宝贵的腾讯流量,
使得原本只跟当当体量相当的京东,
迅速成为了能跟阿里掰手腕的劲敌,
中国的BAT变成了BATJ,
搂着奶茶妹妹的刘强东也成为了公认的大佬。
西贝老板贾国龙想不想鲤鱼跃龙门玩上市,
当然是想的。
单作为上市公司,
股东和投资人看中的,就是利润,
通俗来说就是要卖的贵,成本低,然后可复制,
而罗永浩直播中一个“不小心”,
同时捅了西贝的两个软肋,
不仅让消费者质疑了西贝卖的贵,
又让监管质疑了西贝通过避税将成本,
这样西贝模式就没法复制,
直接让老板贾国龙破防了。
近期,国家正在酝酿预制菜的国家标准,
这也会涉及到餐饮企业的税收判定,
作为餐饮巨头西贝肯定是知道的,
对于西贝的老板来说,
老百姓怎么看不重要,
资本和政府怎么看很重要,
不能让自己的商业模式被定义为预制菜,
这可能会导致税收成本激增。
增值税方面,被定义为预制菜的部分,
有概率不能享受国家对劳动力密集型的餐饮企业的税费支持,
可能会从低税率的餐饮(3%-6%),
转为高税率的农产品深加工(13%)。
所得税方面,被定义为预制菜的部分,
有概率不能按照餐厅自营采购计入餐厅运营成本而是按照总部统一供货,
可能会从控股餐厅享受的小微企业减免(5%),
归拢至无法税收减免的上市母公司(25%)。
一旦西贝模式被视为预制菜,
那么税收成本有可能直接倍增,
导致利润率锐减,店扩张不起来,
明年IPO时候的估值也会腰斩,
西贝老板和他朋友们的身价会大幅缩水,
谈好的preIPO的盟友怕是也不会再跟他了。
于是,面对质疑,
贾国龙拍桌子了,
一定要证明西贝不是预制菜。
只是拍案而起的贾国龙没搞明白,
他的衣食父母不是资本,
而是哪怕自己吃不饱,
也要让孩子们吃上安全健康食品的父亲和母亲。
![]()
![]()
赞(2)